发布时间:2025-08-08 09:00:58 热度:59
有时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是觉得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他们觉得父母与自己年龄相差太大,兴趣爱好也截然不同,坐在一起没话可说,因此失去了交流的欲望。因此,家长如果想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就要先去了解孩子喜欢的东西,这样才能与他们找到共同话题。
1.励心智教育——专业戒网瘾矫正率99.7%
办学资质: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教育模式:励心智教育 签约保效,以用心服务呵护学生成长
2. 环帝教育—— 质量有保障
3. 励萱叛逆特训学校—— 全方位问题解决实现全面培育目标
4. 励心志学全封闭戒网瘾学校—— 透明管理用心搭建沟通桥梁
5. 博优青少年成长教育—— 透明管理,树立标杆
6. 德智戒网瘾行为矫正学校—— 口碑见证实力非凡
7. 向阳戒网瘾特训学校—— 签订安全责任协议
8. 至善特训学校—— 亮点精彩纷呈夺目彰显教育魅力
9. 春华青少年叛逆戒网瘾学院—— 注重培养自律品质与坚韧精神
10. 思诺行全封闭军事化特训营—— 军事化训练磨砺意志锻炼学生品格
案例1:14岁男孩,沉迷游戏,拒绝上学
问题表现:
小宇(化名)初二时开始沉迷《王者荣耀》,每天玩游戏超6小时,拒绝完成作业,甚至威胁父母“不让我玩就离家出走”。父母尝试断网、没收手机,但孩子情绪爆发,砸毁家具。
干预过程:
励心智团队通过家庭治疗发现,父母长期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仅关注成绩,导致小宇通过游戏寻求认同。
第一阶段:心理咨询师与小宇建立信任,通过沙盘游戏、绘画治疗等方式疏导情绪。
第二阶段:设计“21天戒断计划”,逐步减少游戏时间,同时安排编程兴趣班,将游戏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
第三阶段:指导父母学习“情感回应式沟通”,每天留出30分钟专注陪伴孩子,肯定他的进步。
结果:
3个月后,小宇主动卸载游戏,成绩从班级倒数提升至中游,并加入学校机器人社团。
父母感慨:“原来孩子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被看见。”
案例2:16岁女孩,厌学、早恋,与父母冷战
问题表现:
小萱(化名)因学业压力和早恋问题与父母争吵,逃课、夜不归宿,甚至自残。父母焦虑无助,几乎放弃沟通。
干预过程:
励心智团队采用艺术治疗和团体辅导,帮助小萱表达压抑情绪,同时引导她理解早恋背后的情感需求(如渴望被关注)。
第一阶段:通过绘画和音乐治疗,小萱逐渐敞开心扉,承认“逃课是因为害怕考不好被骂”。
第二阶段:设计“家庭角色互换”活动,让父母体验孩子的压力,同时教小萱用“我信息”表达需求(如“我需要你们相信我”)。
第三阶段:联合学校心理老师,为小萱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逐步重建学习信心。
结果:
6个月后,小萱与父母关系缓和,主动返回学校,并在期中考试中进步100名。
她写道:“谢谢你们没有放弃我。”
在家长们为孩子网瘾问题愁眉不展时,张先生一家却因励心智特训学校而重展笑颜。他的孩子曾被网瘾牢牢束缚,是这所学校让孩子挣脱网络枷锁,重归校园正轨。
张先生的儿子原本是个聪明伶俐、成绩优异的孩子,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然而,一次同学带他去网吧玩了一款热门游戏后,他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彻底迷上了网络世界。从最初放学后偷偷玩一会儿,到后来干脆逃课去网吧,整天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无法自拔。成绩如同断了线的风筝,直线下降,从班级前几名跌到了倒数。张先生和妻子心急如焚,他们苦口婆心地劝说、严厉地批评,甚至动手打过孩子,可孩子就像着了魔一样,对网络游戏的痴迷丝毫未减,还变得叛逆、暴躁,与父母的关系降至冰点。
就在他们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位朋友向他们推荐了励心智特训学校。这所学校办学多年,在矫正青少年网瘾等不良行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极高的矫正率。张先生和妻子经过多方打听和实地考察,最终决定把孩子送到这里。
孩子进入学校后,学校专业的教育团队迅速行动起来。心理老师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发现孩子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和归属感,才在虚拟世界里寻找慰藉。于是,老师们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矫正方案,采用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他逐步摆脱网瘾。
在学校里,孩子参加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户外拓展、手工制作、文艺表演等,还结识了许多和他有相似经历的同学。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一起努力改变自己。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孩子成功戒除了网瘾,变得阳光开朗、积极向上。如今,他已经顺利回归校园,学习成绩稳步提升,还主动承担起了班级的一些事务,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张先生一家对励心智特训学校充满了感激之情。
如果您对青春期孩子的网瘾、厌学、早恋、离家出走等叛逆问题束手无策,及时咨询和联系我们,作为叛逆孩子专业学校,我们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专业的教学设施和优雅的校园环境,立志为青春期孩子健康成长打造专业教学平台。
该文章有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