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8 08:17:29 热度:16
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是一个孩子思维方式、性格养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给叛逆期一个学术的定义,应该是由孩子转向承认的心理过渡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这是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

1.励萱教育:是一家专业从事问题青少年心理教育、行为教育及文化教育的专门机构。
2.青禾教育
3.爱德思睿教育
4.心阳教育
5.新起点
6.怡爱教育
7.立禾教育
8.新叶教育
9.博智教育
10.正苗启德

励萱教育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转化活动和军事训练及礼仪规范阶段
(一)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思想
心理疏导阶段
学员入学一周内,详细了解情况,根据孩子性格等特点选择适合的心理老师深入交流,掌握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制订心理疏导方案,进行心理疏导及个性化教育。此过程主要目的是消除敌对情绪,和老师成为朋友,充分掌握学员情况,让学员信任、尊重我们,为以后阶段开展打好基础。
(二)军事训练阶段
1、军事化训练:包括内务、体能、队列、纪律等。
2、劳动训练:包括农业劳动、工业手工劳动、社会实践等。
3、礼仪训练:包括仪容、仪表、言语、接人待物、社交、团体活动等礼节。
4、法制学习:包括遵纪守法、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
5、国学学习:包括学习孔孟之道,进行儒家、孝道、感恩等教育。
6、励志教育: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家长怎么做可以让孩子不沉迷手机?
第一,给孩子规定玩手机的时间。
我记得之前看过有科学建议说:2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看电子屏幕;2-6岁的孩子每天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6岁以上有限制的使用。对于幼儿来说,家长每天可以有计划地给孩子看几个有教育意义的儿歌动画之类的视频。每次只能看十分钟,看手机的时候记得眨眨眼睛。6岁以上的大孩子,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视频或游戏,前提是内容要正面积极又有意义。不管多大的孩子玩手机都要严格遵守时间限制。
第二,家长以身作则,少玩手机。
陪伴孩子的时候,不拿手机。家长嘴里说着不让孩子玩手机,自己却刷朋友圈刷视频刷到停不下来,这样的家长怎么能让孩子信服呢?陪伴孩子的时候要专心,不要让孩子在一边玩游戏或者写作业,自己坐沙发上玩手机,这样的陪伴没有任何意义。陪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说话,一起动手,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培养。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拿本书来看,陪孩子一起学习,还能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何乐而不为?
第三,坚持原则,不因哭闹而妥协。
孩子为了玩手机或者延长玩手机的时间,会跟我们家长谈条件,甚至哭闹。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坚持原则,不急不躁,好好跟孩子沟通,坚决不妥协。
第四,多带孩子进行室外活动。
孩子玩手机大多是因为无聊,对自己的时间没有好的计划安排。我们做家长的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去游乐场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去郊游接触大自然,去旅游带孩子见识更大的世界。在户外快乐奔跑的孩子,哪有时间玩手机呢?
第五,引导孩子通过手机学习新知识。
网上的知识涉及到各方各面,通过引导孩子去筛选有益的知识,通过阅读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开阔孩子的视野。比如孩子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可以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着,浏览新闻,熟知各地的风土人情,也可以观看一些教育性的节目。
第六,向孩子讲述手机的危害,让他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认识沉迷于手机的危害,明确这个时期学习才是首要任务。这个时期的孩子对父母的关系不太依赖,家长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家长觉得直面与孩子沟通效果不大,可以通过书信、微信等方式,与孩子倾诉彼此的想法。

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特别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就更不应该打骂孩子了。因为他们已经即将成为成年人,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父母的打骂会让他们更加叛逆,甚至有的孩子会出现和父母身体对抗的情况。如果亲子关系变得那么紧张,孩子和父母无法沟通交流,孩子会离父母越来越远,甚至是仇恨父母的现象。
该文章有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