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个小孩都会有这样的时候,首先不要着急,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孩子做朋友,试着从同龄人的心态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小孩会变得叛逆,但是一定不能放纵,有些事觉得孩子做得有点过火还是要严格管教,要适当地渗透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方面,开设的课程基础课程。心理疏导课,感恩课,励志课,意志力课,自信心课,国学课,室内室外拓展课,社交礼仪课劳动体验课等等,这些课程的的设置,主要是引导孩子们变得懂事听话、懂得感恩、意志坚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孩子们树立目标,挖掘孩子们的内在潜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为了自己的目标,自动自发自觉的去努力去行动。
第二方面,室内外拓展训练。以体验式的矫正教育课程为主,辅助以基础课程。目的是帮助孩子们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让青少年逐步走出困惑,从点滴开始,学会为人处事,学会感恩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第三方面,一对一深度心理交流和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叛逆、网瘾、厌学、逃学、早恋、自私、自卑、自闭、离家出走、人格异常、打架斗殴、*倾向、奢侈消费、亲情冷漠等众多青少年常见问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及自残、自杀,引导孩子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爱好学习、阳光自信。
第四方面,父母课堂,初心就是培训家长,教育孩子。培养出好家长,相当于在改变一个孩子的生长环境,而当一个孩子长大一点,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保留和长养内在的心性。俗话说:根正苗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教育孩子的根就是父母,如果根长好了,就会枝繁叶茂,所以说父母课堂是多么任重道远的事情,担负起了培训父母的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步入社会,安身立命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学生厌学心理疏导方法:
1、多与孩子进行交流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这是一个叛逆的时期,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以朋友的方式来相处,孩子对你的抵触情绪才会少一些,其实这个年龄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不妨听听他们心里真实的想法。如果孩子不想要上学的话,要多给孩子讲上学的好处和优点,让孩子多和同学交流,明白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生活中想要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就需要多表扬和鼓励,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夸赞,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从而更好的学习。
3、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安慰
如果在考试中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的话,不要一味的指责和埋怨,应该及时的给予安慰,因为孩子自己心里也很难过,从而产生巨大的压力。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指责的话,就会导致孩子对考试失去信心,开始放弃自己。
4、制定合理目标
虽然大多数初中生智力在正常范围,但智力和能力会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家长要看到孩子的长处、也要接纳孩子的不足,制订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要与其他孩子攀比。
5、鼓励好奇与探索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设法鼓励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对学生尽量鼓励肯定,即使对其不恰当的思想和行为,也应以保护其好奇心为原则。
初三学生厌学的心理:
1、因为学业负担过重而厌学
有些初中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满堂灌”“题海战”,学生们普遍感觉学习任务重、压力大,除了学习,几乎没有其他的生活内容,甚至都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超过了自己能够承受的能力,反而因此不去专心学习,学习成绩不但不进步提高,反而会因为厌恶学习而下降。
2、对学习缺乏兴趣而厌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学习抱有兴趣的孩子一般成绩都很好。但是部分学生因为其他的原因,手机游戏、小说等,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不热爱学习,自然也就学不好了。
3、因为逆反心理而厌学
初中孩子正处在叛逆期,家长越让孩子去学习,处处管着孩子的发展,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让怎么着,孩子偏偏会反着来。
初三学生厌学的危害:
1、恶性循环
存在严重情绪的初中生缺乏学习兴趣,但是因为家长的期望值又不得不在教室中学习,但是成绩不好又会受到批评,所以初中生会出现抑郁的情绪,厌学的情绪会越来越严重,更加厌恶学习,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人际关系
现在初中生的个人朋友圈是与学习成绩相关的,如果初中生存在厌学情绪,成绩不会很好,那么这一部分同学可能被人贴上“标签”,但是由于初中生正在叛逆期,可能会与同学发生冲突,影响人际关系。
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特别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就更不应该打骂孩子了。因为他们已经即将成为成年人,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父母的打骂会让他们更加叛逆,甚至有的孩子会出现和父母身体对抗的情况。如果亲子关系变得那么紧张,孩子和父母无法沟通交流,孩子会离父母越来越远,甚至是仇恨父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