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日常交流,不难发现一些家长对校外补课学校存在一些误解。很多人认为只有临近考试或者学生成绩跟不上的时候才应该考虑补课。在这个越来越强调知识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与时俱进。现在很多家庭的教育观念越来越先进,甚至很多孩子出生后就已经规划了十几年。计划赶不上变化。其实我们不用把它想象的太遥远。要想赢在高考的起跑线上,课外辅导必不可少。
1、金博教育-高中全科托管
2、学大教育-专注初高中文化课补习
3、韦德培训学校-高中补习
4、学好乐教育-一对一辅导
5、美博教育-个性化辅导
6、京太教育-高中补习学校
7、名师荟教育-专注高中文化课补习
8、戴氏高中辅导-高三全科集训
9、秦学教育-一站式辅导
10、大智教育-弱科补强
这些学校的综合实力比较强,大家可以就近选择,如果大家比较纠结的话,不知如何选择,小编根据家长和学员的真实反馈向您推荐学大教育。

哪些学生适合复读?
1、高考出现明显失误的学生
有些考生平时的学习成绩比较稳定,然而在高考中由于诸多原因造成明显失误,与原本的成绩差了几十分甚至上百分。这种失误并不是本身学习实力的问题,而是由于某些偶然因素导致的。这类考生只要总结好高考的经验教训,把握好考试技巧,复读一年后再次参加高考,一定会突破头一年的分数。
2、有强烈想要复读意向的学生
高考出分后,有些考生当即要求复读,这既不是父母强加的意愿,也不是家长和老师反复劝说后的勉为其难之举,而是他们自己因为渴望提高成绩、渴望大学梦能够实现而作出的慎重的决定。这样的高考复读生对自己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学习愿望。他们在进入高考复读班后一般都会埋头苦读,凭借着心中的那份不服输的执念,全力拼搏,到第二年考试时,绝大多数人都能够顺利考入较为理想的大学。
3、能够吃苦的学生
高考复读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不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这种学习压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来,有的考生刚开始信誓旦旦能坚持复读,中途却由于吃不了苦选择放弃。没有做好打持久战心理建设且不肯吃苦的考生,说实话他们并不适合复读。
但有的考生就有一股犟劲儿,有执着的精神。目标坚定,一门心思就想考上理想大学。脚踏实地,不怕困难肯吃苦肯下功夫,敢于坚持和拼搏,这样的考生很适宜高考复读。
4、有学习潜力的学生
有些高考落榜的考生,他们的智商水平并不低,学习能力也不差,就是没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们之前没能认真地对待高考这件事。高考之后,这类考生经过反思认识到,自己高考失败不是比别人笨也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自己没上心或把精力用错了地方。如果能够重新摆正学习态度,痛下决心,相信高考复读一年,二次高考时成绩一准能提上去。

学大“教研+”战略“教研+”战略是以个性化教育研究院为核心、以集团教研资源管理中心为引领、以各分公司教研室为载体的教研升级战略。从“教研+教师”、“教研+课程”、“教研+平台”、“教研+评估”四个层面指导学大的教学研究,全面保障学大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大教育创立于2001年9月,一直以来专注于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于中国教育服务领域,是目前国内个性化教育的领导者,总部设在北京,已在70多个城市开设300余家学习中心,在全国拥有18000多名员工,专职教师逾万人。
学大教育专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知识的辅导,视教学质量为生命,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口口相传,成就了全国最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连锁机构。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学大教育秉承爱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传播先进教学思想,研究先进教学方法,开发先进教学产品,提供先进教学服务,帮助更多学生和家庭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学大教育高中数学课程详情
基础
1.激发学习动机
2.培养学习兴趣
3.梳理高中阶段数学基础知识
4.精练高中阶段数学基础习题
进阶
1.精讲课本基础概念
2.理解和应用常考公式
3.培养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4.经典例题讲解与变式训练
优化
1.常考专题检测,找出弱项
2.重要考点突破,强化解题能力
3.总结解题方法,举一反三
4.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拔高
1.重点突破函数、数列、概率、解几、立几五大专题考点
2.数学思维进一步突破
3.自我总结误区以及应对方案
4.模拟精题演练
超越
1.刺卷试题训练
2.高中重点专题函数、数列、概率、解几、立几突破
3.高频考点汇总
4.调整心态,轻松迎考

中考是人生中的第一个台阶,又是高中新人生的起点。每年新高一学生中都会有很多人出现困惑。例如:为什么我在中考中取得了高分,但上了高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成绩滑坡特别快,甚至出现好几门不及格?为什么老师讲的没以前多了,一些初中的学习方法拿到高中不好用了?这主要是因为初高中知识之间容量不同,难度变化也很大,而初高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上又有所不同。所以,主动培养自己的自学习惯以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应该是所有高一新同学最值得做的事了。做好初高中的衔接,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减少开学时因知识衔接和学习方法不吻合而产生的的种种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