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入了青春期,很多孩子都会进入到一个叛逆的心理期,也是家长所说的叛逆期。这个时候的男孩子女孩子都会特别不听话,家长除了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之外,还要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出适当的引导,强硬的态度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心理。
爱港青少年素质教育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学研究,是一所针对叛逆、网瘾、早恋、厌学逃学、奢侈消费、打架斗殴等问题青少年心理教育,行为教育及文化教育专科学校。
01特训教育
特色常规班旨在将军事训练、感恩励志教育、亲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生活体验等融为一体以实践体验激发孩子的潜能、启发引导孩子们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学会求知,学会吃苦,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02招生对象
针对青少年(网瘾、叛逆、厌学、牌气暴躁、抽烟打架、奢侈消费、混迹社会、亲情冷漠、述学、离家出走、内向、学习度不端正、和父母关系不好、缺乏自控力、感情冷漠、小偷小摸、早恋网恋)等孩子进行军事训练、心理辅导、行为矫正。
03教育方式
爱港青少年素质教育把军事训练、心理辅导和行为习惯训练相结合,在规范行为、培养学习的同时,进行思想引导使其把接受教育转化为自觉学习。把挫折教育和感恩励志相结合,增强孩子的自我承受力,意志力、自制力、自控力、受挫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同时,以感恩的心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事情与接受事实。
小孩沉迷于手机怎么办?
1、家长先放下手机
我觉得要解决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之前,大人要做好榜样,自己要先放下手机,如果你自己都是随时手机不离手,那你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孩子看见大人玩手机,他也会模仿也会想玩;另一方面,可能孩子想让你陪着他玩一下,但是由于你在玩手机,他自己觉得无聊也跟着玩手机。
2、态度要坚决
在控制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上,态度要坚决。大家都知道孩子玩手机是弊大于利,但是很多人就是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一哭二闹,甚至是有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安安静静的呆着,主动拿出手机让孩子玩,就是为了图一时清静。所以一定要坚持原则,狠下心来,不该让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就坚决不要让他玩,孩子小一点的时候你还好控制,等大了你想管也管不了啦。
3、适时告知孩子“手机”的真面目,消除神秘感
家长可以全面告知孩子关于手机的学习、工作和娱乐功能,亲自示范手机的知识查询、新闻浏览以及游戏休闲,告诉孩子,手机和计算器、计算尺等学习用品本质上都一样,就是个工具,它不单可以玩游戏,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要有时间观念,不能耽误正事。
4、家长要严格提醒制度
家长一方面要提醒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到了”;当约定时间的闹钟响起后,家长要立即提醒“玩手机结束时间到了”。孩子如果耍赖,要以“说话要算数”为理由制止他;如果孩子的情绪受影响,可以适当延长,但以10分钟为期,不能妥协。这样做,让孩子“有了盼头”,也就降低了玩手机的“稀缺感”和“神秘感”,也就让玩手机这件事,跟刷牙洗脸一样,逐步正常化。
小孩沉迷于手机对学习的影响:
1、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问题往往是因为上课没有认真听,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但是做作业完全依靠手机后,通过搜索就能获得题目的结果或者答案,就让孩子产生侥幸心理,不好好听课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时间久了,导致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知识不系统等。
2、导致无法查缺补漏。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很正常,如果经过思考仍然不会,答不上,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就能够掌握学生哪个知识点哪个类型的题目掌握不好,可以有针对性的再讲授。但是如果不会的题目,孩子通过查手机直接写上了答案,老师看不到问题,就认为学生都会了,不存在问题,可能就不作为重点反复强调,这样孩子就错过了再系统、再梳理的过程,日子久了,窟窿越来越大,课程就很难赶上。
3、遇到问题不能自主思考。做作业时遇到问题,有时是老师考察学生知识点的连贯运用,需要学生通过前期学的知识,总结归纳,融会贯通,积极思考,理清思路。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拔高过程,也是启发思维、培养思维习惯的过程。但是遇到不会的题目就使用手机,就会让学生懒于思考,不利于思维养成,也会让学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低年级表现不明显,年级越高表现越明显,孩子学习越吃力。
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家长如果能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他人着想,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也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放纵自己言行与欲望、叛逆心理强烈的“问题孩子”。